GDMS回顧|王佼佼:Agentic Marketing浪潮下,四大策略破解品牌差異化難題
2025-09-30
9月16-17日,第十一屆GDMS全球數字營銷峰會在國家會展中心盛大舉辦,大會以「差異化」為主題,集結了全球6000+品牌營銷人、100+演講嘉賓,共同尋找2025年品牌營銷「差異化」的終極答案。
明略科技旗下秒針系統華東一部總經理王佼佼受邀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Agentic Marketing浪潮下,真實洞察協同營銷進化》,為廣大品牌應對Agentic AI時代帶來的行業變革,提供了科學、可落地的營銷升級思路。
以下內容整理自演講全文:
各位現場嘉賓,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能在本次GDMS峰會上,與大家分享明略科技在Agentic Marketing實踐中的思考與經驗。
2025年,秒針營銷科學院聯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共同發布《2025生成式營銷產業研究報告:從營銷供給到營銷決策 AIGC→AIGD》,首次提出“AIGD(AI生成決策) ”這一核心概念。前幾年大家聊的是AI給供給側帶來的變化,聚焦在AIGC(AI生成內容),我們稱之為營銷生產力大爆發。如今AI對需求側的影響也在全面深化,消費者的決策路徑正因為AI的普及發生根本性改變。
一個不可忽視的技術力量是,AI能力正從“動腦”向“動手”進化。
最直觀的案例是最近O2O平臺已經推出AI點餐Agent:如果你需要每天上午10點準時收到送達公司的咖啡,很快AI就可以為我們代勞了。
當前,媒介生態的AI化轉型已經啟動,傳統的搜索、推薦模式正在加速向“AI交互”模式升級,消費者決策路徑在持續縮短。權威數據顯示:2024年有68%的消費者通過AI推薦完成購買,較上一年增長16%;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消費者對AI的信任度顯著高于歐美市場。
面對洶涌而來的AI浪潮,今天的營銷從業者該如何做好準備?結合過往服務經驗,明略科技將AI時代的核心營銷場景梳理為四大模塊:消費者數據治理、消費者洞察、內容生成、內容分發。接下來我們分別展開談談。
當下行業都在討論Agent,但不同Agent的表現差異顯著。除了底層模型能力,企業是否具備成熟的知識庫,是另一個關鍵因素。
明略科技在知識庫技術能力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最近許多數據持有方找到我們咨詢企業知識梳理方法論,這里面也包括醫藥類企業,現在三甲醫院有大量病例的影像知識庫、患者數據庫,如何通過數據治理將其轉化為終端商業化應用,甚至是面向用戶的應用,是當前數據持有方的核心訴求。
整體來看,市場上的數據可以劃分為五大類:原始互聯網數據、清洗后的高質量數據、垂直領域專業數據、企業私有數據,以及專家知識。
其中,最容易獲取的是用于大模型訓練的互聯網數據,規模可達數百TB。但并不是所有的互聯網數據都可以用,經過清洗后的高質量數據大約占20%。然后是聚焦具體業務場景的垂直領域專業數據,是細分領域營銷的關鍵支撐。在此之上,含金量最高的是企業私有數據與專家知識,也是未來拉開企業營銷差距的核心壁壘。通過AI的賦能,數據價值有望進一步放大。
我們曾做過一組對比測試:針對社媒用戶討論角度提取的任務,相比傳統的基于規則的方式,通過AI算法可提取的討論角度、實體數分別提升至近2倍、3倍。AI讓企業數據探索的廣度、深度、速度上實現了全面提升。
如果用做菜比喻營銷,那么數據治理就是備好食材,接下來如何通過數據洞察挖掘消費者真實需求,是內容策略成功的關鍵。
消費者洞察可以分為人群洞察、場景洞察、流量話題洞察、內容主題洞察等不同維度。我們認為,消費者洞察不應依賴單一Agent。每一個細分維度都應該有一個垂直Agent,背后對應專屬的分析規則和知識庫。通過“產品×賣點×人群×場景×熱門話題”的多種組合,我們可以讓內容策略變得極其豐富。
以“熱點營銷”為例:從BBS時代到微博時代,“抓熱點”一直是品牌營銷的核心命題。早年不少品牌靠“官微實時追熱點”實現聲量爆發,誕生了許多經典營銷案例。但這類操作的局限很明顯:僅依賴官微團隊,靈活性不足,難以規模化復制。
如今行業趨勢已變:品牌不再盲目跟進“頭部熱點”,而是從“熱搜前30位”中篩選“與品牌調性匹配”的內容。但僅憑經驗,人們依然很難精準識別出熱點與品牌的隱性關聯。
今天,我們已經可以通過“熱點捕手Agent”幫助品牌及時捕捉強相關的熱點,不僅速度更快、匹配度更高,甚至還能智能規避風險。
前幾年,品牌已經意識到“構建內容矩陣”的重要性,但受限于ROI不可控,未能落地。要搭建“千人千言”矩陣,需要投入的創作者、人力、資金成本極高,在AI未普及前幾乎難以想象。但在今天這個時間點,AI讓“千人千言”這件事變得非常成立。
下面是我們為一家餐飲品牌產品上新活動搭建千人千言矩陣的成功案例。在熱點出現后3小時內,我們基于社媒數據與行業知識為品牌生成了300+差異化內容策略,單帖互動量達到6k+。
值得注意的是,從聲量構成來看,官方賬號聲量占0.8%,KOS/KOE門店員工賬號占5.5%,垂直自運營賬號占2.7%,KOL占4.2%,而真正讓這次戰役成功的是素人真實用戶,聲量占比達到了86.8%。
經過此次實踐,我們的認知進一步升級:如今品牌已經能夠做到“上萬級批量內容生產”,KOL創意也能達到頂級水準,但中腰部KOC的優質內容產出,才是今天內容營銷的勝負手。
完成“千人千言”矩陣搭建后,品牌面臨一個新問題:如何通過智能分發,讓“洞察-內容-賬號-合作(KOC/KOL)”形成協同,最大化內容價值?
以往營銷者一般只能下1個統一的brief(工作指令),導致不同賬號產出的內容高度同質化;如今,AI可基于數據洞察,將1個核心brief拆解為100個差異化brief,從根源上解決內容同質化問題。
更重要的是,通過AI分發系統,品牌能實時追蹤用戶對哪個brief的內容角度感興趣,從而動態調整內容分布策略,實現實時優化、快速迭代。
前面我們聊了消費者洞察Agent、熱點捕手Agent、內容投放Agent等不同的智能體。我們認為,未來的營銷模式一定是多智能體協同。
今年GDMS最火的場次大多和新品研發相關。很多人可能會問:研發新品,是不是看消費者數據就夠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和餐飲品牌的合作中,我們搭建了“多智能體協同”的新品研發底層架構:不僅鏈接了“垂直行業數據源”,還整合了“供應鏈知識庫”、“企業工藝知識庫”,并融入“專家業務COT思考”。通過多智能體協同,幫助品牌科學、高效地形成“可落地的新品研發思路”。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C端用戶的生活方式已經被AI重構。當智能體滲透到點餐、購物、出行等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時,品牌的營銷方式必須同步進化,才能實現與用戶的有效連接。
明略科技希望把“專有大模型+智能體”技術能力,與豐富的營銷數據、行業Know-how深度融合,將其轉化為企業可直接應用的“智能化生產力”,幫助更多品牌走好AI時代營銷轉型的每一步。
信息填寫